儿时的中秋之夜,一家人都要围坐在庭院的梧桐树下,中间的方桌上摆着月饼、花生、糖果之类零食;而那油纸包裹的月饼散发的清香,总是快乐着每个孩子的童年。记忆之中,家中的老人们总爱端坐在那方石凳上,眺望着远方,一杯苦茶,一杆旱烟,给我们讲述着春秋……
而后,孩子听着听着就趴在老人们的腿上睡着了,孩子恍惚中听到耳语,“这孩子,真不知天凉,又睡了。”此时,老人褪下自己的衣裳给孩子盖上抚摸着。一眸明亮的沧桑,似弯月眯起,嘴上说着春困秋乏,然后怀抱着孩子踉跄地往屋走。
中秋还有柿子。柿子熟了,北方的这个季节里总少不了这份沉甸甸的果实,红嘟嘟的甚是喜人,孩子们趁大人不注意,在筐里偷偷地捎走两个,躲在房檐边就吃上了,房檐边的柿皮败露了马脚,几声质问响彻天空,北方的秋就是如此,连声儿都似突兀的树梢那么干净和高远。
可是总有慈祥的老人连忙上前笑呵呵地打圆场,说是自己嘴馋了吃了两个,急忙把孩子们住怀里一抱,大人们似乎也懂得了些什么似的不再深究,这盘问走了后,老人从衣裳里掏出个柿子擦擦给孩子说着:“吃吧吃吧,吃了事事如意。”就这,孩子躲过了一顿豪打。尽管如此,记忆中的故乡之秋总是充满着温暖。
数年之后,我跟着父母来到南方定居,同是中秋,没有了故乡的庭院、梧桐树、石凳和那份凉意,月饼和一纸书信成了寄托故乡的方式。中秋之夜,母亲问,想爷爷奶奶了吗?沉甸甸的一字,想!
母亲从篮子里拿出枚柿子,小了许些,虽没有家乡的甜,不过依旧红嘟嘟的喜人,母亲对我说:“吃吧吃吧,吃了事事如意。”此景在心中似曾相识,却又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似的。
光阴易度,岁月轻逝。爷爷奶奶已经不在人世,父母鬓白如雪也成了老人,也总在闲暇时坐在阳台赏花,一杯清茶,一缕沧桑地眺望着远方絮叨。
而我也成了大人,有了自己的家。在外谋生的这么些年,慢慢地开始抽烟、喝茶。中秋将至,携妻、幼子坐在阳台上拜月,呈上一份月饼,抱着咿呀学语的小孩,从桌上拿来一枚柿子,即使他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果实,看着这红嘟嘟的柿子,笑得格外喜人。就这样,一家人闲话家常,忆起当年的庭院、梧桐树、黄叶。不知何时,我对着幼子冒出一句,吃吧吃吧,吃完事事如意……拜月忆往昔,思人、月圆、如家。
夕亦润笔,桂枝香茗,赏花拜月,夜墨旧情,继而圭笔小叙,鸿雁南飞,金蝉长鸣,月上梧桐梢,几度思中秋。(千山医疗 孙鹏)